
一连几天,美国政府从上到下接连释放欲给中美关税对峙“降温”的信号,“扛不下去”的意味再明显不过。特朗普也表示:
“我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;145%关税非常高,之后不会那么高了。”
“对华关税不会是零,但会大幅下降!”
如今,美媒也开始出来放风。
当地时间4月23日,《华尔街日报》援引知情人士独家报道称,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,一名白宫高级官员称,美国对华关税可能将降至约50%-65%之间。
然而,美国关税有所缓和的同时,就有卖家的美国站因“低申报”收到邮件,被CBP追诉200万历史关税。
01 低申报被美国海关追补200万历史关税
据业内爆料,近日有卖家因低申报行为被美国CBP追溯历史关税,金额预估高达200万。
一位美区卖家网上发帖称:自己美国站点昨天突然收到了一封关于“低申报被CBP追诉200万历史关税”邮件,问到底该怎么办?

从帖子曝光的邮件内容来看,这位卖家主要经营大件产品,因其产品利润较低,为节省成本,一直通过AGL进行整柜清关,但后台填写的清关金额却远低于实际价值,由此其低申报逃税行为已经持续了长达3年之久。
本来一切好好的,然而今年随着特朗普上台,陆续且频繁的出台关税政策、以及取消800美金小包免税政策带来的政策收紧和美国海关严查,大批低价申报卖家开始陆续浮出水面。
当然该大件卖家也未能幸免,被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查处逃税问题,要提交近几年的36票货件的资料!要追溯这36票的关税,粗略估算要200万(但其一年利润也就200万),与此同时也不排除将面临额外罚款。
据卖家分享的邮件显示,美国海关要求其为过往每票申报的货物提交:亚马逊上的标价和商店页面的链接、国际及美国本土的运输成本、还有利润及促销费、退货费、存储费等的各项资料,以便海关对货物进行重新估价。

此事曝光后,在卖家圈引发热议。
有专业人士指出,这位卖家之所以被CBP盯上,很有可能是因为货量大+长期低申报。据悉,美国海关会保留3年的追诉期,而该卖家被倒查了36票,走的是大件货,按200万的利润来算,那么单箱的货量不可能多,也就基本可以推断出,其每次出货至少几百箱,但申报价又都低于800美金,从而才会触发严查。

有卖家提到,低申报本身就带风险,货量大风险更大,建议相关卖家以后再走AGL线路,最好合规,否则就别走太猛。
02 合规,是一种长期竞争力
这段时间,跨境圈内遭遇海关秋后算账的卖家数量激增,随着一些卖家被迫“交学费”,让卖家们再次认识到:合规,是一种长期竞争力。
自特朗普执政以来,坊间盛传“美线查验率突破70%”,尽管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(CBP)未公开证实这一数据,但趋严的监管态势已让卖家神经紧绷。
在物流方案选择上,亚马逊卖家面临两种典型路径:
官方渠道AGL模式
官方渠道AGL模式下,清关链为“店铺➟AGL➟海关”。
AGL直接使用卖家注册的美国税号(EIN)或店铺主体信息申报,这意味着任何历史低申报行为都将与亚马逊店铺信誉直接挂钩,违规成本极高。
第三方货代通道
第三方货代通道看似能构建防火墙——清关链转为“卖家➟货代➟清关行➟海关”,申报主体变为货代公司,卖家的公司信息不会直接出现在海关记录中。
理论上,若货代因低申报被查,风险看似与卖家无关。但需注意:即使货代作为申报方,若海关认定卖家是实际货主,如通过物流轨迹、资金流追溯,仍可能向卖家追责。另外,货代低申报可能导致货物扣留、罚款等连锁反应,进而影响卖家的物流时效和库存周转,间接损害店铺运营。
目前来看,低申报这一“灰区操作”,正在被新的政策红线清算。对于卖家而言,当下最紧迫的是如何及时查漏补缺、梳理申报链路,把握合规底线。
如今特朗普的关税走向还不明朗,虽然美国政府暗示中美关系将缓和,并表示对华高关税不可持续,但是否能真正落实并转化为实际的贸易利好,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的谈判与政策。眼下,卖家们在发货上还是要谨慎再谨慎。



